图片来源:高和然
张兰英老师介绍:
很荣幸请到舒马赫学院的创始人Satish先生,他一生中有很丰富的经历:年轻时他曾为了和平步行一万三千公里;之后建立了舒马赫学院,推动一种整全的、全人的教育方法。在坐的很多都是粉丝,特别向往这样一个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期待他今晚的分享和对我们生态文明战略的一些思考、想法。
图片来源:会议主办方
Satish Kumar 生态文明主题演讲
2018年3月29日——福建永春
Satish Kumar:
谢谢大家,我声音够洪亮,不用麦克风讲话。(鼓掌)当我们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时代,我们的声音就会变得更大、更清晰、更强有力!(热烈鼓掌)
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能来到中国,特别是这次受到了三方的邀请,分别是生态文明促进会、学术界对乡建感兴趣的人和关注舒马赫学院的人。我已经答应了明年十月要来福州在福建农林大学做一个访问教授。
在舒马赫学院,我们已经拥向了生态文明,也已经有来自中国的朋友来到舒马赫学院与我们分享了有关生态文明的理念。所以在前往生态文明的旅途中,我们是一起并肩同行的。而且前往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一段旅程,是没有目的地的,没有一个乌托邦式的终点可以说这里就是我们完成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在这段不断在演变的旅途中,我们永远在路上。
首先我想向大家阐述一下我对“生态”(eco/ecology)这个词的理解。英文里“生态”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这个希腊词语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Eco的意思是“家”(home),在你的住所,那个有厨房、客厅、洗手间等等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这也是一种生态。你把这个小家的概念扩大,就会有区、省、国家……还可以扩大再扩大到整个Eco。在希腊哲学家的智慧中,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家”。所以我们要“脑洞大开”,其实整个地球都需要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村庄、一个城镇或者一个家庭。
生态这个词的后半部分Logos的意思是“知识”(knowledge)。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文明,我们必须要了解关于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我们对我们这个家了解的太少了,我们不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物种是如何生存、如何和谐共处的。我们的教育系统对我们关于这个“家”的教育完全不够充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创造出生态文明,每个学校、每个学院、每个大学、每个机构都要把关于这个“家”的知识融合进教学大纲。
生态文明不能只靠中国的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去说,而是应该自下而上,从每个学校、每个大学、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开始。
生态文明不只是一种想法,而应该是在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变得生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实践“生态”。
要实现生态文明的话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衣服是不是生态的,我们的食物是不是生态的,我们的杯子、桌子、椅子是不是生态……这个椅子就不是生态的,它与生态文明相悖,因为它是塑料做的。(笑)在生态文明中的每样东西我们都要勤质疑、勤改变。
我很开心看到你们把一个生态文明相关的机构从丑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搬到这样一个美好的、树木环绕的村庄中,当你把生态文明研究所落地到这个新家,你要确定每一个细节是不是生态。我去过你们研究所,看到桌上装橘子的是一个塑料袋,那可不是生态哦。
圣雄甘地说,你要做到你希望在世界看到的改变(欲变世界,先变其身)。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术概念,也不该停留在书本、演讲里,而要在生活中去实践。
我们目前的文明是一种以自我(ego)为核心的文明,每个学校、每所大学都在教学生如何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把文明从以自我(ego)为核心转变为以生态(eco)为核心。从自我转向生态并不是简单的把英文字母由g变为c,而是整个人意识和良知的转变。
在自我(ego)文明中,我们说的永远都是我我我,我的我的我的,我的成功、我的名字、我的声誉、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在生态(eco)文明中,所有东西都不是以自我为核心了,万物都是关乎于“你”:树存在,所以我存在;山水存在,所以我存在;万物生灵存在,所以我存在;其他人类存在,所以我存在。我把所以其他的东西都放在我之前,这才是生态文明。
什么是“家”?家是一个充满各种关系、连结的地方。在家里,你有你的父母、子孙、叔叔阿姨、朋友客人……
在家里的时候你会照顾到其他人:父母关心孩子,夫妻照顾彼此,每个人之间都互相关照,这里有一种互惠关系,而不是只想着自己。所以生态文明是扎根于这些关系和连结之中,是惠及彼此、互通有无的。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应该被关心到,不只是人类。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业文明中,人类把自己摆在比其他物种更高的位置上,人们相信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存在;在生态文明中,人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只是这个星球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不是什么更高级的物种。所以在生态文明中,我们要关心的不只是人类的权利,而是整个自然的权利:山河有它的权利、森林有权利、动物有权利,甚至蚯蚓、昆虫都有它们的权利,万物都有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角色,所以他们都同等重要。
我刚刚提到了蚯蚓,大家不要觉得它们微不足道。从科学的角度看,实际上一个蚯蚓一生能转化六吨土壤。如果你花园的土壤里有足够多的蚯蚓,就不需要电动的搅土机了。而且蚯蚓日夜工作从不睡觉,它们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还从来不向我们索取工资,它们也从来不会罢工抗议,也没有假期。(笑)所以不要觉得它们无关紧要。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其实每个物种,不管它们是大是小,都在我们的生态之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自然万物都有各自的内在价值:蚯蚓、昆虫、蝴蝶、动物、森林等等,所有的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固有价值,认识到这些才能谈得上是生态文明。
伟大的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Arne Naess)提出了深度生态学(deep ecology),这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另一个来自英国的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提出整个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叫做盖娅(Gaia),她是有智力的,有意识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包括动物、包括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用更宏大的视野来看待生态文明,不只是治理这里的一点污染、那里修正一点别的什么,像是贴一个个小的创口贴一样,而是应该更宏观地去对待。
工业文明,或者说二元对立的文明,产生的是一种割裂状态:自然(山河森林动物等等)在那边,人类在这边;而在生态文明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整体,人就是自然,与那个外在的自然一样。我们首先创造了这种人与自然的分离,大家觉得自然在那儿、人在这儿,所以大家觉得我们可以支配自然、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可以像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那样:我们要盗取自然的奥秘来为人类所用。
生态文明是一种意识上的转变。我们要形成一种崭新的观念: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外面的那棵树和这里的Satish Kumar没有区别,我们都是生物的多样性的体现,生命的呈现形式可能是一棵树、一只大象,或者是Satish Kumar,没有什么不同。大树、大象和我都是由相同的元素构成,我们都需要有土、空气、火、水、空间、意识。
当你需要芒果或者荔枝的时候,你不能来找Satish Kumar,我帮不了你,只有树能给你那些;当你需要聆听生态文明的讲座时,你不能去找树,你要来找Satish Kumar。我和树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没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我并不比芒果树或荔枝树高一等,荔枝树和芒果树也不比我高级,我们是平等的,这就是自然界中终极的平等。
其实中国的生态文明已经历史很悠久了,今天我们看到了老醋工厂、茶文化博物馆、香料博物馆,其实在这些里面我们看到的就是生态文明,只是在工业文明的进程里我们把它们破坏了,我们要把这些文化找回来。
我很高兴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提出生态文明转型的国家,正在引领着世界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所以整个世界,我们的目光都在追随中国,我们都在看你们如何把这个观念落地,如何实施政策,如何实践。我们都在关注着、等待着中国展示给世界一个让人印象深刻、让人赞叹不已的生态文明。
21世纪将属于中国。我们要看着中国把生态文明的观念和政策从语言落到实处。光说是不够的,谁都会说,只有做出来,展示出切切实实的例子,世界将追随中国的步伐。
简单总结一下,我想恭喜中国提出这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我们和你们一路,我们想与你们并肩同行,像舒马赫学院、还有在欧洲、美洲、印度掀起的环保运动,我们都希望加入你们,支持你们,让中国为世界展现出一条路,引领大家一起走向生态文明。
现场口译/ 校对:梁迎
后期整理/ 编译:杜玥
更精彩的提问互动环节实录
请阅读下一篇文章
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是由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于2010年发起,并于2017年正式注册的社团法人,是国内民间成立最早、参与者最广泛的生态生产者、消费者公益联盟。
联盟致力于将全国各地认同并愿意支持CSA模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相关课题、举办年度CSA大会、推动建立参与式认证体系和组织培训学习等。
联系方式:
电话:136-8129-1083邮箱:csalianmeng@163.com微信: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微博:@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